联系电话
联系电话
0731-82829666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- 返回顶部
新闻中心
NEWS
10
2022
-
01
2021年国资国企改革十大新闻事件
作者: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国资系统深化改革的一年。
在过去的这一年里,国资国企以“1+N”政策体系为指引,以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”为抓手,以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为目标,勇踏改革“深水区”。为更好地完成深化改革这一目标,国资委还开展了各种活动推动国企实现市场化改革。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、主任郝鹏表示:“截至12月底,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%的预定任务顺利完成,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。”
2021年前11个月,央企实现利润总额2.3万亿元、净利润1.75万亿元,创历史最高水平。
在改革的攻坚之年,央企、地方国企按下了“快进键”,跑出了“加速度”,形成了全面发力、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。为此,我们精心挑选出了2021年国资国企改革十大新闻事件,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激动人心的一年,深刻理解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层逻辑。
01 三年行动总体完成率超70%
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这只近十年影响全球经济最大的“黑天鹅”,经济发展遭受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,可是经过两年的推进,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完成率已超过70%。
央企集团层面及98.2%的子企业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,近九成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子企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改革局面。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,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,子企业签约比例达83.6%,比年初增长54.3个百分点。

02 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
在国资委指导下,央企集团全面完成“党建入章”,全部实现党委(党组)书记、董事长“一肩挑”,专职副书记应配尽配并进入董事会,94.1%的央企重要子企业制定了党委(党组)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。

03 推动“科改”示范专项行动

“科改示范行动”
一年多来,200余户“科改示范企业”高质量抓改革、高水平搞创新,经营业绩持续向好,活力和效率显著提升,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,促进科技创新影响力不断增强。“科改示范企业”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幅度全部超过了两位数,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7.7%。
“科改示范企业”集中了科研人员总数超过14万人,累计培养或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66人;累计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70个,牵头或参与的国家级项目885个。

科改示范企业的充实扩围
2021年中,国资委改革办、国资委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编写、出版了《改革创新:“科改示范行动”案例集》,以案例形式系统总结并展现了71家央企和32家地方国企在“科改示范行动”中的改革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。
今后,国务院国资委计划在现有209户科改示范企业的基础上,聚焦国有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企业,组织科改示范企业的充实扩围工作,把更多有改革代表性、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国有科技型企业纳入“科改示范行动”中来。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力度,聚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、用人机制、激励机制、创新机制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研究出台更多“小切口、接地气”的政策举措,并对重点企业提供更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撑。

04 央企整合再掀新高潮
2021年,中国星网、中国电气装备、中国物流集团、中国稀土集团先后挂牌成立,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,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,鞍钢重组本钢,国家管网资产重组顺利完成,物流大数据平台、海工装备创新平台落地。
本轮央企层面整合更多是侧重全产业链的合作,重在增链、强链、补链。有的重在核心技术、薄弱环节的整合,旨在强弱项、补短板;还有的企业重组后体量更大,但核心在于做强做优做精,着重培养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。

05 新一批区域综改试验区获批
在2021年,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沈阳、杭州、西安和青岛四省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,实现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关于综改试验扩围的任务目标。
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既是一项国企改革重大专项工程,也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。要求试验区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作为重要使命,把深化央地合作作为区域综改试验的重要内容,把用足用好正向激励政策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。

06 “双百企业”名单再次扩围
1 “双百行动”
“双百行动”是国企改革专项行动之一。计划选取百余户央企子公司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,推进综合性改革,打造一批治理结构科学完善、经营机制灵活高效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国企改革尖兵,充分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,形成全面铺开的国企改革崭新局面和良好态势。
2 呈增长趋势
自2018年公布首批名单404家后,虽有所增减调整,但总体上呈增加趋势。2021年公布最新数据,入榜企业已增至449家。
3 积极成效
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“双百企业”抓基层、抓典型、抓落实,把更多精力聚焦到解决重点难点实际问题上,推动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落实落地、见行动见效果。“行动”开展三年多来,入选的央企子公司和地方国企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改革尝试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四百多家“双百企业”改革形式的不拘一格,促进了国企改革以点带面、星火燎原局面的加速形成。
07 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
国务院国资委在2020年启动了国有重点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,对加强管理体系及管理能力建设作出部署安排。希望于2022年前基本形成系统完备、科学规范、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国企管理体系,企业总体管理能力明显增强,部分国有重点企业管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。

国务院国资委提出,要综合分析世界一流企业的优秀实践,深入查找企业管理薄弱环节,持续加强企业管理制度体系、组织体系、责任体系、执行体系、评价体系建设,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及水平。具体来说,要着重做好战略管理、组织管理、运营管理、财务管理、科技管理、风险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、信息化管理8方面工作。
2021年多数国资央企根据自身定位,选取了合适的对标企业,针对性地找差距、补短板。向管理要质量、要效益、要发展已成为2021年国资央企深化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主轴。
08 深度推动“三化”监管
目前,国资央企的“三化”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,央企集团层面全部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,重要子企业设置比例超过90%,法务人员达到3.2万人,比2015年增长60%,专业化率超过80%。
2021年11月,国务院国资委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》。要求紧紧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央企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着力健全领导责任体系、依法治理体系、规章制度体系、合规管理体系、工作组织体系,持续提升法治工作引领支撑能力、风险管控能力、涉外保障能力、主动维权能力和数字化管理能力,不断深化治理完善、经营合规、管理规范、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建设。要求企业集团总部加强法律审核把关,严控法律合规风险。

09 大力度参与“保供”行动
2021年,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旧持续。
在国外,受限于各地的条件,有海外业务部门的国企在确保自身严格防疫的同时,向所在国提供了口罩、消毒设备等力所能及的防疫支持。
在国内,2021年入夏之后,河南和山西多地先后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,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。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时间组织统筹央企昼夜兼程,千里驰援。防汛救灾一线,中国安能、中国电建、中国石化等驻豫、驻晋央企全力投入排水抢险,帮助抢修桥梁道路,疏通河道沟渠,在应急救援、能源供应、通讯保障、物资援助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,为抗洪救灾贡献央企力量。

10 混改进展超预期
2021年上半年,央企通过产权市场、股票市场实施混改150余项。各地通过混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900亿元。不少地方的混改在引进战略投资者、优化股权结构、完善治理机制等方面均呈现灵活多样的特点。
另外,进入2021年,民企参与混改的深度、广度较以往有了明显拓展,从此前的国资央企二、三级企业逐渐转向一级企业和集团层面。铁路、电力、石油、天然气、电信等重点领域成为了混改工作“高发区”。

结束语
国资央企的改革尚在进行时,但一条清晰的改革路线已然呈现,那就是:确立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。2022年,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,我们将一如既往、深度报道国资央企改革的重大进展,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尽责。
暂无数据
最新新闻
2023-12-06
2023-12-04
《优化湖南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研究》获省国资委党委书记、主任肖文伟批示
2023-12-01
2023-11-30